印度神曲《我在东北玩泥巴》在中印边境火了,我们该知道哪些知

2020-09-24 10:12:39  阅读:-  来源:

印度神曲《我在东北玩泥巴》在中印边境又火了,五斗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兴奋,很激动。

五斗立刻整理了这支印度神曲的几个知识点,认真向各位条友汇报,希望各位条友能喜欢。

印度神曲《我在东北玩泥巴》在中印边境火了,我们该知道哪些知识

《我在东北玩泥巴》MV中的印度歌手达雷尔·马哈帝

“咣咣嚓”与“Tunak Tunak Tun”

这首印度神曲的原名是《Tunak Tunak Tun》,其实原本是一首爱情歌曲,五斗这里就不多说了。

不过,就这首歌曲的歌名“Tunak Tunak Tun”,五斗今天想一吐为快。

“Tunak Tunak Tun”其实是通比(Tumbi)所发出的声音,而通比(Tumbi)是印度旁遮普地区的一种传统单弦乐器。

印度神曲《我在东北玩泥巴》在中印边境火了,我们该知道哪些知识

乐器通比(Tumbi)

也就是说,“Tunak Tunak Tun”其实是乐器通比(Tumbi)发出的声音,而用某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来指代此种乐器,是中外文化中很常见的现象。

就拿我国的传统乐器来说,当我们说“咣咣嚓”时,其实通常指的就是打击乐器铜钹(发出的声音)。

印度神曲《我在东北玩泥巴》在中印边境火了,我们该知道哪些知识

打击乐器铜钹

这首歌为什么要以通比(Tumbi)发出的声音来作为歌名呢?

五斗个人认为,这可能是因为这首歌属于印度旁遮普流行的邦戈拉音乐(Bhangra music),而通比(Tumbi)又恰恰是邦戈拉音乐中的代表性乐器。

五斗之所以要解释这一点,不是想炫技,是实在憋不住了。

网上对“Tunak Tunak Tun”的解释,大都不把Tunak解释为通比(Tumbi)发出的声音,而是把 Tunak 单独定义为一种乐器。

五斗虽然才疏学浅,但毕竟研究印度历史文化这么多年,却实在是找不到一种叫Tunak的乐器。

“臣妾”实在憋不住啊,今天不得不一吐为快,希望各位条友谅解。

印度神曲《我在东北玩泥巴》在中印边境火了,我们该知道哪些知识

乐器通比(Tumbi)

首支采用了蓝幕技术的MV作品

这首神曲1998年在印度推出以后,立刻大火,不仅在印度广受欢迎,在欧美也很有知名度。

除了音乐本身的因素外,还因为它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采用蓝幕技术制作的MV作品。

所谓的蓝幕技术,其实就是拍摄时采用的一种背景合成技术。

背景通常是一整块的统一色,以蓝色居多,现在也有绿色等其他色调。

要拍摄的物体/人物在背景色前表演,服饰的颜色不能和背景色一样,这样方便后续把要拍摄的物体/人物“抠”出来,利用电脑进一步合成,从而达到普通拍摄无法达到的效果。

印度神曲《我在东北玩泥巴》在中印边境火了,我们该知道哪些知识

蓝幕

蓝幕技术在如今的影视制作中是常用技术,早已经不足为奇。

不过,在1998年的时候,这可是新锐技术,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。

这首MV当时就是因为采用了这项新技术,从而超支了几十万美元,在当时是实打实的大手笔投资。

也正是因为采用了新的拍摄技术,《我在东北玩泥巴》(《Tunak Tunak Tun》)一经推出,立刻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,这也许也是它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。

印度的旁遮普族群

这首歌的原唱者达雷尔·马哈帝(Daler Mehndi),是印度的旁遮普族人。

他的这首《我在东北玩泥巴》(《Tunak Tunak Tun》)其实也不是用印地语,而是用旁遮普语来演唱的。

印度神曲《我在东北玩泥巴》在中印边境火了,我们该知道哪些知识

达雷尔·马哈帝

为什么一首旁遮普语的歌曲能在印度,乃至世界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呢?

这首歌曲节奏很简洁,旋律很轻快,歌手达雷尔·马哈帝在印度的知名度本来就比较高,而其所代表的邦戈拉音乐早就有一定的流行度,这些都是这首歌曲能够广为流行的原因。

不过,我们也不能忽视旁遮普族在印度,尤其是印度演艺娱乐界的影响力。

印度神曲《我在东北玩泥巴》在中印边境火了,我们该知道哪些知识

旁遮普族少女

印度的旁遮普族人主要生活在旁遮普邦、哈里亚纳邦、喜马偕尔邦以及德里,虽然人口数量只占印度总人口的2-3%左右,但因为他们大多体型健美,肤色白皙,又加之能歌善舞,一直都是印度演艺娱乐界的重要力量。

尤其是在宝莱坞,旁遮普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,旁遮普演员屡见不鲜,旁遮普音乐大行其道,这可能也是这首旁遮普歌曲能够流行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。

顺便提一句,曾经和萨尔曼·汗合作过《小萝莉的猴神大叔》,以及和阿米尔·汗合作过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的著名女演员卡琳娜·卡普,其实就是来自印度的旁遮普族群。

印度神曲《我在东北玩泥巴》在中印边境火了,我们该知道哪些知识

旁遮普女演员卡琳娜·卡普

总结

《我在东北玩泥巴》(《Tunak Tunak Tun》)这首歌曲在中国的流行,固然有一些恶搞的成分,这个毋容置疑。

不过,这首歌曲能够在印度和欧美等地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和欢迎,并创下了很多的业界记录,却不是简单的恶搞因素能够解释的,其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,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。

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
对于印度,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,多了解一些真实的东西还是好的——知彼知己嘛。